資訊科技與社會 (中興通識) 小考 A (2016/03/17)

(結尾有充足的提示。 必須將正確答案完整抄寫, 該題才有滿分。 答案請另外寫在答案紙上, 或在正面或背面一片空白處按照 A,B,C,... 的順序作答; 寫在題目旁邊的答案不計分。 姓名學號如果寫在 答案那一面右下角, 才可以另得 3 分。)

畢業後留在 MIT 工作的 (A) 是程式設計高手。 他眼見原本知識分享的學術界日趨封閉、 不願分享程式碼, 於是在 1984 年發起 「自由軟體運動 free software movement」。 他主張軟體用戶應享有 (B)、 (C)、 (D)、 (E) 四大自由, 並強調自由軟體的重點是自由而非免費。 為了避免 "free" 一詞的混淆, 有人把自由軟體運動稱為 「開放原始碼運動 open source software movement」, 因為開放原始碼是保障四大自由的前提。 (A) 並不認同這個名詞就是了。 (A) 又成立了 GNU 計畫, 跟朋友撰寫了許多 unix 主機上的應用軟體, 唯獨剩下最重要的一塊 (F) 尚未完成。 1990 年,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大學生 (G) 撰寫了 linux, 正好就是作業系統的 (F), 於是跟 GNU 計畫所產生的應用軟體結合, 後來就演變成為現今最主流的自由軟體作業系統 GNU/Linux。

GNU/Linux 的生態系很多元, 包含 debain、 ubuntu、 redhat、 fedora、 ... 等等諸多不同的版本 (稱為各種 (H))。 MIT 媒體實驗室主任 (I) 推動 One Laptop Per Child 計畫, 考量輕薄短小、 授權費、 語言支援、 ... 等等因素, 也採用 GNU/Linux 作業系統。

在應用軟體的層面, 自由軟體經常是跨平臺的, 也就是說你在 windows 上面如果學習自由軟體, 未來這些技能拿到 linux 或 Mac OS 上面也都可以用。 以後請不要再搜尋 「photoshop 序號」, 請改搜尋 「photoshop (J)」 看看有什麼替代方案, 甚至直接搜尋 「photoshop open source」 -- photoshop 並非 open source, 但是網路上總是有很多人在問它有沒有自由軟體替代品。

其實 GNU/Linux 可以做一些很神奇的事; 但為什麼大眾不知道? 這要從電腦開機說起。 電腦開機過程本來有很多可能性; 但現在大家只知道開機就直接進入 MS Windows。 電腦硬體通電後, 最先取得控制權的是一塊韌體, 以前稱為 (K) 現在稱為 (L)。 如果你很快地按某個鍵 (每片主機板各不相同), 其實有機會選擇要從哪個硬體裝置 (硬碟/光碟/隨身碟/網路/...) 開機。 比方控制權交到硬碟手中, 硬碟上最先取得控制權的是 (M) 區域上面的 (N) 程式 -- 它負責印出一個選單, 讓用戶選擇要從硬碟上的哪個 (O) 開機。 每個 (O) 可以住著一個不同的作業系統, 例如 Windows 或 ubuntu linux。

除了透過媒體及教育體系壟斷視聽之外, 微軟更進一步讓替代作業系統開機變得很困難。 上述 「按某個鍵」 是一例; 後來到了 windows 8 更進一步要求硬體廠商的 (L) 必須支援 (P) 技術, 號稱是為了保護用戶的安全, 但其實是禁止替代作業系統執行。 硬體廠商也樂得配合, 因為這屬於 (Q) 商業策略的一個實例: 讓原本三五年後還可使用的東西 (如果用戶被允許安裝 GNU/Linux 的話) 提早進入垃圾場, 這樣硬體廠商才能早一點賣出下一部電腦。

(Q) 商業策略還有另一個做法。 本來好的軟硬體設計應該要具有 (R) 的特性: 壞了一個元件就換一個元件。 但是這樣的話消費者買新產品的速度太慢, 不利電子產品的銷售量業績。 有一些廠商 (尤其是那些已經擄獲足夠死忠消費者的知名品牌) 故意讓新版的產品跟舊版的週邊設備不相容, 甚至不允許用戶加上轉接頭來達到相容效果。

電子廢棄物因 (Q) 而倍增, 造成環境的污染。 中國貴嶼之類的經濟弱勢地區民眾承受環境的禍害, 而錢進了 (Q) 策略施行者的口袋。 與此相關的, 是生產線上工安成本的過度節省。 富士康拒絕建立基層工人反映意見的管道、 忽視鋁粉塵警告、 勝華科技讓工人用有毒溶劑清洗 iPad、 ... 最後錢進了品牌大廠的口袋, 但卻由工人付出健康甚至生命成本。 「廠商製造問題、 社會替它擦屁股」 但是只要找一些藉口化妝得當 (例如先前所說的保護用戶安全), 大眾不會去質疑它。 這種 「我造爛攤別人收」 的現象 (包含先前說的 (Q)) 稱為 (S)。 更上游, 在原物料的面向, (T) 問題也屬於 (S) 的一種 -- 例如剛果共和國童工被軍閥奴役採鈳鉭鐵礦, 換個角度看, 是不是因為消費者跟廠商為了節省成本而贊助了軍閥呢?

我們的社會過於強調 (U) 而忽略 (V) -- 例如在電子書包的案例當中, 新聞媒體只談產值卻不太談教育效果; 又例如在 OLPC 的案例當中, 臺灣媒體雀躍於廣達電腦接到單, 卻不問為何 MIT 選擇 GNU/Linux 而非 MS Windows 來提升教育。 如果我們的社會學會多思考後者, 而不是只有看前者, 也許我們終於會看懂媒體如何被操縱、 政府機器如何被扭曲成為有權有錢者的工具而失去了服務社會的原始意義。


提示: Aaron Swartz, alternative, Bill Gates, BIOS, Boot Loader, conflict mineral 衝突礦產, distribution, externalizing cost of production 生產成本外部化, kernel, Lawrence Lessig, Linus Torvalds, Master Boot Record, modular 模組化, Nicholas Negroponte, partition 分割, PhET, planned obsolescence, Richard M. Stallman, root, sale value 販售價值, Scratch, secure boot, Steve Jobs, Tim Cook, UEFI, use value 使用價值, 使用, 修改, 刷機, 升級, 散佈, 盜版, 研究, 遙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