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產業的地貌變遷

時間: 4/24 (五) 14:00-16:00
地點: 中正大學
講題: 資訊產業的地貌變遷
講者: 朝陽科技大學 洪朝貴

資訊產業的地貌變遷

數位權利管理 (DRM) 的初衷, 是在保障著作權。 一般資訊安全技術防範的對象, 是竊取機密的第三方; 但 DRM 防範的對象, 卻是接收資料的第二方。 這造成 DRM 必須採用效果遭受質疑的 "security by obscurity" 策略。 這些 DRM 技術果然一再地被破解。 於是 DRM 支持者訴諸法律, 企圖限制 「安全漏洞」 曝光。 但這卻進一步侵犯到一般網友 (不只是軟體開發人員) 的言論自由。 從微軟到 Sony, 從 Adobe 到 Apple, 數位大廠侵犯人權的案例一再發生。 (請搜尋: "資訊社會的人權議題" 或 "迎接資訊人權貴時代")

另一方面, 早在 1971 年, 就有學者注意到: 在今日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 資訊不再是稀有財; 注意力才是稀有財 -- 新的經濟模式, 應該是 attention economy。 食色性也, 創作亦然。 Web 2.0 現象, 其實不過就是網路技術讓常民有機會發表創作並遠距協同創作。 在這個共創共享的自由文化氛圍下, 有些人甚至認為: 智慧, 不是財產; 智慧, 是廣告看板。 (請搜尋: "用創意換取注意力" 或 "拋售點閱率")

自由文化的長處不在創造明顯可見的直接經濟價值, 但社會多數人並不了解注意力經濟這鼓新興的力量, 於是許多創新被忽略。 自由文化所產生的創新, 終將以 disruptive technology 的面貌, 由低階向高階, 由週邊向核心, 由新興市場逐漸轉而挑戰既有的主流市場。 20 公克筆電, 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的社會何去何從? 也許可以從一個寓言得到啟發。 如果使用數學定理從來都要收版稅, 當有人跳出來倡議 「自由數學」 的時候, 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事? 事實上不只是資訊產業, 從報紙到音樂, 從電影到圖書, 所有數位內容產業, 都正在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 臺灣的下一步, 該怎麼走? (請搜尋 "尺規文明" 或 "與網路為友" 或 "自由火焰經濟")


請以本講題標題或摘要中的關鍵字上網搜尋, 可找到完整簡報。 網頁版簡報含有超連結, 方便取得進一步資料。

歡迎自備空白隨身碟 (每顆至少 4G) 貼妥名條, 交由現場工作人員為您製作 「百毒不侵救命碟」 請注意: 您隨身碟上所有資料將被清空!!。 詳情及使用方式, 請以上述關鍵詞或以 「20 公克筆電」 「硬碟拔掉」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