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推薦 Michael H. Goldhaber 的經典作 "The Attention Economy: The Natural Economy of the Net"; 將該文的摘要翻譯如下:

如果您同意網路世界將無可避免地變成生活的重要部分, 那麼我們最好選擇一個能夠自然符合這個世界的經濟定律。 這部新的定律和舊的經濟學者所教的, 或是 「資訊年代」 所帶來的想像, 極不相同。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是今日的稀有財 -- 也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經濟有它自己一套財富原則, 有它自己一套階級區分 -- 明星 vs 粉絲 -- 以及它自己的一套財產原則。 這一切都將令它與工業時代的貨幣經濟格格不入; 卻又勢將取代工業時代的貨幣經濟。 最能夠適應這個新典範的人, 將是最成功的人。

然後推薦幾篇不同作者的文章:

  1. Rishab Aiyer Ghosh 所寫的 "Economics is dead. Long live economics! A Commentary on Michael Goldhaber's" 深度評論 Goldhaber 的文章, 大致贊同這個大方向的改變。 但他認為正在受到挑戰的是舊經濟模式, 而不是經濟學本身。 可惜這篇已不存在, 所以沒被 google 找到; 還好有 wayback machine
  2. Andrew Keen 寫的 Twitter as Flashpoint for the Attention Economy 說: twitter 新發明的商業模式, 代表我們從 web 2.0 年代走向注意力經濟年代。 通常我看到談論 "web 2.0 下一步" 的文章, 都沒有特別的感覺; 這一篇卻有些 feel。
  3. David Nordfors 寫的 Scaring up an audience in the attention economy 探討恐怖份子如何利用媒體消耗全世界的集體注意力。 身為 「人類集體意識的感覺器官」 的媒體, 應有所調整, 才不會讓人類的集體心智在注意力經濟年代被此類事件傷害; 應有所調整, 才能將之導向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上。

Google 找到的前幾頁, 有好幾篇都是 Goldhaber 的文章。 (例如 Attention Shoppers! 比較短, 更口語化, 有列印版連結) 內容有些差異, 即使你已讀過一篇, 其他的還是值得快讀。 簡單務實的心得: 我自己先前準備的講稿 「用創意換取注意力: 認識CC 授權」 雖然沒有上述文章的洞見與深度, 但應可算是直覺與邏輯思考下還算接近正確努力方向的建議。 如果您相信這個變化正在發生, 或許值得將您的創作力投入圖/文/影/音, 幫助 覺醒類社會運動。 在幫助某些社運的同時, 也將同時累積自己的注意力資本。 (雖然我還是不太清楚將來可以如何運用這些資本... 還是很難想像 Goldhaber 所說的, 可以集合自己粉絲的力量, 替自己要到一部汽車) 這一帖的目的, 不是要向 「自由文化懷疑者」 傳道, 而是希望分享好文及藉由自己的親身經驗作實例, 幫助已經相信網路力量的朋友們, 從這個新的觀點找到更多有利自己的努力方向。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年代: 你可以同時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而且這樣的舞臺很多。

Oh my god... 這麼晚了, 正事還是沒做... 我會不會太浪費自己的注意力了啊... 網路成癮如我者, 就是新經濟年代不善看管重要資產的敗家模式壞榜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