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英國政府單位的開銷明細公開上網。 以後凡是超過 500 英磅的政府支出, 都必須攤在陽光底下。 美國則在歐巴馬政府的要求下, 成立了國家解密中心, 致力於將無關國家機密﹑無關個人隱私的資料釋放至網路上。 這些作為引起許多正面迴響。

英國衛報 舉例說明政府資料透明化的好處: 多頭來源的交通統計資料, 開放讓民間分析, 可能有助於改善交通號誌系統的效率﹑ 對於醫院不正常的高死亡率提出警告﹑ ... 等等。 此文也建議釋出的資料, 應開放商業再利用。 [貴註: 就像維基百科只接受相容於 cc-by-sa 授權的貢獻一樣, 才能容許後面的人放心大膽繼續加值或分享。]

加拿大部落客 David Eaves 拿過去公共圖書館興起的年代做對照, 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公民教育機會。 「過去公共圖書館的設立, 服務的對象並不是一小群文化/知識菁英; 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般民眾提升文化/知識水準。 今天 (政府) 透明化所釋出的資料, 服務的對象也並不是為了一小群公共政策菁英; 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般民眾提升公共政策的認知。」 「聰明的政府, 不應該仰賴一小群菁英善用開放的資訊。 有遠見的政府 -- 希望促成公民以廿一世紀的方式發揮創意參與改善社會的政府 -- 應該要積極向各級學校招手, 鼓勵師生用各種方式參與詮釋這些資訊。 目的不只是要幫助大眾瞭解這些資訊的意義, 還要培養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意識, (透過數據等所透露的意義) 提出建議解救生命﹑ 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益﹑ 讓社區更幸福。」

自由軟體部落客 Glyn Moody 從自由軟體與自由文化的角度 提出一些技術觀點與授權建議, 並且大力推薦英國科技政策中心所出版的報告: Open Government some next steps for the UK

就這麼剛好, 最近邀請 Ilya 到我們學校演講, 他介紹過 TED: Ideas worth spreading 這個超棒的網站之後, 頻寬不太夠的我, 勉強自己隨便挑一片來看, 正好看到 Hans Rosling 用前所未有的方法詮釋數字統計。 Rosling 把無趣的歷史數據表格改用動態的方式呈現, 藉由這個例子說明政府應釋放各種資料庫, 讓公眾滋養它, 才能開花結果。 也許英美政府直接或間接受到這個演講的影響?

不論是誰影響誰, 「請釋放政府資訊!」 顯然即將成為一股世界潮流。 David Eaves 的公共圖書館比喻, 讓人看到前方將有許多工作可做。 大學有機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中特別是資訊與 [大傳+藝文創作] 這些科系, 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前者可以協助 "拆解分析多到爆的資訊"; 交由其他科系各項專長領域分析之後, 後者可以協助 "用圖/文/影/音詮釋難以理解的結論"。 有趣的是, 這些類別的科系, 正好也是受到網路衝擊最大的科系之一。 (具體實例: 微軟潰堤; 還有正遭受極大挑戰的美國報業和音樂產業) 這些科系/產業的共通點在於: 他們的作品可以數位化 -- 不論是圖/文/影/音/軟體。 對這些人而言, 「與網路為友, 或與網路為敵?」 這個問題的張力, 會特別地明顯﹑ 越來越明顯 -- 就像地球板塊移動所累積的地殼壓力一樣, 到最後一定要透過地震的方式來釋放能量。 呃, 那篇舉的例子太偏, 可能只有資訊科系有感覺; 再換幾個方式重述上面這個問題:

  1. 智慧 (圖/文/影/音作品), 到底是財產, 還是廣告看板?
  2. 要用 DRM 遙控數位枷鎖 阻止資訊自由流通, 捍衛智慧財產權, 還是要用 CC 授權 促進別人分享我的作品?
  3. 相信智慧財產權理論, 還是相信 注意力經濟?
  4. 何者比較容易成功? 與網路合作, 以便爭名; 還是與網路對抗, 以便逐利?

覺醒的大學教授們 -- 尤其是資訊與大傳科系的教授們 -- 也許會發現: 與社區大學﹑ 覺醒類社會運動 等等 NPO/NGO 結盟, 好處多多。 與他們合作, 當然不像與產業界合作那麼有機會賺 "金錢"; 但是若能將頭腦切換到注意力經濟 (而非原本的金錢經濟) 思考模式, 將會發現: 覺醒類社會運動的屬性, 恰恰是這一波 (可能長達幾十年的) 資訊透明化世界潮流當中, 受益於網路力量最多﹑ 博得最多 "注意力" 的 "產業" 之一。 一旦政府釋出資訊, 這裡面將有非常豐富的學術研究題目, 而且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可以引起社會大眾共鳴的題目。

至於 "覺醒類" 社會運動者, 請試著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 這將有助於決定您與大學合作的作品應如何授權。 您的作品禁止複製, 比較能夠幫助社會覺醒, 還是像維基百科一樣, 採用 cc-by 或 cc-by-sa 授權, 比較能夠幫助社會覺醒? 再拿 TED 作為例子: 它的影片加了 nc 條款, 其實對於散佈資訊有一點小傷害; 但比起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還是好太多了。 您希望您的作品比 TED 更賺錢, 還是希望您的作品像 TED 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此外, 政府透明化的資訊, 應該採用寬鬆還是嚴格的授權, 更有助於您和其他 NPO/NGO 盟友 (及您們所僱用的專家/公司) 使用它促成社會覺醒? 回答這些問題, 有助於您尋找適當的合作教授/校系, 與他 (們) 共同真正善用網路 推廣 研究結論﹑ 喚起大眾覺醒。

臺灣眾多的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的頂尖大學 當中, 有那些學校系所會率先覺醒, 把 「爭名」 擺在 「逐利」 前面, 把 「爭取社會肯定」 擺在 「爭取教育部肯定」 前面? 有沒有校長﹑教授會發現: 勇敢追逐某些理想, 其實恰恰更可以有助於存活? 勇敢撥出 20% 的資源投入經營一些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事, 其實恰恰更可以有助於受到學界的肯定?

當然, 以上一切想像/預測如果真的要能夠發生, 它的前提是: 臺灣必須要跟得上世界的腳步。 民眾會對政府提出 「透明化」 的要求, 能看到甚至會期待政府 「改進民生但難以量化」 的作為與政績嗎? 還是仍然會漠視世界追逐幸福的潮流﹑ 持續支持一個 「經濟與數字代表一切成就」 的執政黨 (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 政府會接受民眾 「透明化」 的要求嗎? 還是仍然會漠視公民要求政府透明化的呼聲﹑ 持續堅持 用產值觀點推動教育政策 乃至所有政策?

咦, 年底正好將要五都選舉...

* * * * *

這篇文章快速﹑簡略地直接跳躍進遙遠的結論, 是格主長期思考 "注意力經濟", 以及親身體驗 「用網路自我行銷」 的心得濃縮。 (請搜尋 "200 字自我介紹") 若您不完全信任格主跳躍式的過度推論, 建議請直接讀 Michael H. Goldhaber 的經典著作 "The Attention Economy: The Natural Economy of the Net", 再回頭判斷﹑指教我的分析 (包含連結的文章) 有沒有道理﹑ 有沒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