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的一些例子與觀念



報告人: 洪朝貴 https://www.cyut.edu.tw/~ckhung/
單位:

例子

例: 圖/文/聲的創作共享

  1. 知性類: Wikipedia, Tree of Life, Gutenberg (含 有聲書 樂譜), OpenMedSpel, ...
  2. 工具類: Open Clip Art, 自由軟體基金會, ...
  3. 消遣類: Jamendo 音樂分享, YouTube, google video (含教育短片), AnimeMusicVideos, Freesound (含鳥聲)
  4. 搜尋方法一: 例如要找音樂, 可用 "creative commons music" 但比較不精準
  5. 搜尋方法二: cc 搜尋引擎: google advanced search 的 "user rights" 欄位, 或 yahoo Creative Commons Search
  6. 最簡單: 直接前往 Creative Commons 的搜尋首頁

例: 地圖的共創共享

  1. Wikimapia: Let's describe the world
  2. Health Map
  3. Housing Maps
  4. Live Helsinki Transit
  5. US Election Donars
  6. Chicago Crime
  7. 更多例子詳見 GoogleMapsMania; google 的貢獻不在於發明以上一切, 而在於邀請眾人共同發明。

  8. OpenStreetMap

例: 創意與點子共創共享

  1. WhyNot.net : 有等級的煞車燈, 客機售空照, 電梯的解除鈕, ...
  2. Halfbakery : 警報密碼, 可固化液態路障, ...
  3. global:ideas:bank : fruit tree planting foundation, 種樹比賽, ...
  4. ShouldExist : (老祖宗, 已關站)
  5. idea a day: 終生地址, 負分投票, 掃描點字機,
  6. OpenIdeo: 共同設計, 解決世界的問題

例: 教育軟體共創共享

教育軟體

  1. 數學: drgeo, gnuplot, octave, maxima, ...
  2. 自然: kalzium, ghemical, celestia, ...
  3. 美術音樂: inkscape, rosegarden, ...
  4. 幼教: gcompris, tuxpaint, tuxmath, ...
  5. 建議下載 OSSACC 的 ezgo 6 或花蓮縣網的 otg linux 或 OFSET 的 freeduc-science
  6. One Laptop Per Child: 商業機會還是教育機會?

請用軟體名稱加 "講義" 或 "tutorial" 搜尋; 或用專屬軟體名稱加 open source 搜尋

MS Office vs 學科教育: 何者重要?

MS Office vs 學科教育: 何者重要?

例: 教育用自由軟體中文資訊的共創共享

  1. Wekey-Wiki 分享使用心得與建議
  2. Tryneeds 一起翻譯軟體

例: 產品設計的共創共享

OpenTTT 整理的清單 -- 讓我們共同設計:

  1. 汽車 c,mm,n, OSCar
  2. 3D 印表機 Fab@Home, RepRap
  3. 電路 Free Model Foundry; Open Cores
  4. 任何玩具 Make Magazine (雜誌)
  5. RFID 週邊工具 RFID Guardian, OpenPCD, OpenMRTD
  6. 義肢 Open Prosthetics, 藥方 Collab. Drug, 建築 Open Arch. Network
  7. ...

例: 學術作品的共創共享

  1. 搜尋 「學科名稱」 + 「lecture notes」
    或 「技術名稱」 + 「tutorial」 (或「howto」)
  2.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3.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其他共創共享

  1. 書籤: funP 推推王 黑米書籤, digg, StumbleUpon, del.icio.us
  2. 翻譯外國部落格: Global Voices Online (中文版)

即便只是提供 tags, 也是在貢獻 & 共享資訊

其他例子與資源

  1. 即將改變社會的新科技: 20 公克筆電, openmoko, gphone, OLPC, fon, 遙控飛天電眼, ...
  2. Web 2.0 網站列表: 1, 2, 3, 4

觀念

網路如何異於廣播媒體?

  1. 網路如何異於廣播媒體? 人人可發表 (作品/意見) -- It's a read-write web!
  2. 資訊多樣性
  3. 無國界
  4. 衍生著作 (derivative work/remix/kuso) 的可能性及需求大增
  5. 資訊爆炸; 稀有的不是資訊, 是注意力

共享

  1. 背景: 網路讓資訊傳遞的成本降至接近零
  2. 現象: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 Stewart Brand
  3. [智慧財產權觀念與網路現實不相容; 法學教授 Lawrence Lessig 撰寫 Free Culture 一書, 並針對此落差提出...]
  4. 回應: creative commons: 用善意換取善意
  5. 這不完全是新觀念, 其實只是回歸舊價值; 請想像: 如果「火」有智慧財產權... (英文)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 蘇軾 赤壁賦

共創

  1. 上傳/留言/...即便僅僅是記錄書籤/投票/填 tags/點閱, 像是 黑米funp 或是搜尋時選取連結, 隨時都在共創
  2. Lawrence Lessig: The Read-Write Internet 網路不僅可讀, 還是可寫的!
  3. "prosumer": producer + consumer; 群眾參與創作; 三個臭皮匠的力量; 警廣交通網就是 Web 2.0
  4. Pro-Am
  5. Blog: 從「讀者留言」到 We, the Media"Global Voices Online
  6. 智慧財產權觀念, 與此格格不入
  7. Folksonomy: 阿飄, 阿宅, 鄉民, 踹共, 冏rz, XD, (注音文), ...
  8. Participation/Wikis//Recommendation/Remix/Derivative Work

溝通

  1. 公開界面是市場多元化, 自由競爭的基礎, 是消費者保有選擇權的保障: 影音設備/提款卡/電源插頭/錄音帶/底片/...; 反例: ETC 電子收費機制
  2. 允許不同, 才是相容!
  3. 封閉格式 docx 助長非法拷貝: 誰在搜尋 「office 2007」?
  4. 拒絕溝通的網站: 犧牲自己人氣, 替軟體廠商當免費強迫行銷員: 我願意為你...失去人氣也不可惜!
  5. Standardization/OpenAPIs/WebStandards

詳見: 資訊界的標準戰爭金玉其表之下 -- 從行銷的角度看網頁設計; msn 綁架用戶問題?

微型溝通

  1. 「微型溝通」 和 「參與創作低門檻」 的特性互為因果:

  2. mash up 混搭: 網站提供 Open API, 讓網路變成 Programmable Web。 例如 Google Maps Mania 搜集了很多 google map mashups 的例子。
  3. 小小片, 鬆鬆接; 例: Microformats
  4. 書籤, 標籤雲, 點閱
  5. 長線投資的電腦學習策略: 學習能組合的東西 (內文舉的例子多半是舊的技術, 但思考模式仍能符合 web 2.0 文化)

長尾現象 & 藍海策略

  1. 長尾現象 (The Long Tail)
  2. 許多群小眾; 聚沙成塔 (但必須能透過網路匯聚人氣的事物, 才容易享受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3. 藍海策略: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經濟規模太小, 網路時代之前不符成本的市場)

歷史與定義

  1. 2004 年 Tim O'Reilly 提出 Web 2.0 Tag cloud
  2. 詳見 wikipedia 對 web 2.0 的定義
  3. What is Web 2.0? (含經濟觀點)

資訊渴望自由

  1. 網路終極特性: 複製零成本
  2. 有益社會的資訊: 自由軟體, 維基百科, google 地圖...
  3. 傷害社會的資訊: 隱私外洩, 色情, 製毒方法, ...
  4. 非法的資訊: 盜版音樂, 盜版軟體, ...
  5. 公民新聞 (citizen journalism): [政府/企業/...的] 黑箱, 輿論, ...
  6. 有趣及惹人厭的資訊: 笑話, 垃圾信, ...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 Stewart Brand.

Attention Economy

  1. 「資訊爆炸年代, 稀有的當然不是資訊; 那是什麼呢? 當然是資訊所 『消耗』 的東西, 也就是注意力。」 -- Herbert Simon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 經濟學討論的是稀有財; 經濟學並不把陽光空氣水當作財產來討論。
  3. 詳見 attention economy 及 Michael Goldhaber 的 The Attention Economy: The Natural Economy of the Net
  4. Hard work is dead. Are you paying attention?
  5. 「沒時間 我沒時間...」

也請見 「用創意換取注意力: 認識 CC 授權」

不只是理論, 是很現實的商業模式

  1. 請列舉一些最成功的網路公司。 它們免費提供什麼? 它們販賣什麼? 那也就是業主花錢在買潛在客戶的什麼?
  2. 微軟 違背網路時代的經濟學, 選擇 與網路為敵, 至少有四處受到網路的挑戰: 盜版、 自由軟體、 反盜版宣傳、 傷害消費者的密謀被揭發。
  3. 微軟仍舊幻想 「資訊」 (軟體/圖/文/影/音/...) 是稀有財, 所以 正在潰堤
  4. MPAA, RIAA 有類似的問題

網路時代的重要非商業現象

  1. 不同時代的各種貨幣 偶像-粉絲 關係 (blog﹑ twitter﹑ plurk﹑ facebook﹑ ...)
  2. 一直換電腦的三秒緯
  3. 網路串聯活動: 阿拉伯之春、 佔領華爾街、 ...
  4. 網路現象地圖
  5. Clay Shirky 的 TED 演講: 認知剩餘 (cognitive surplus)
    將如何改變世界」
    ; (及書: 「下班時間扭轉未來」)
  6. 相信智慧財產, 或相信 attention economy? 這不是您我喜不喜歡的問題。 這是臺灣面對新興經濟模式, 選擇 與網路為友, 或是選擇對抗網路的問題。

智慧不是財產

  1. 成功的使用心態: 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站在巨人或一群人肩膀上), 我的問題別人也遇過, 發問/討論/合作, 排列組合東拼西湊
  2. 成功的創作心態: 好東西和全世界分享, 拔一毛利天下, 計天下利求萬世名, 地方分權
  3. 「智慧」 是履歷 是招牌 是宣傳車 是海報 是看板 而不是「財產」
  4. 阻礙新思維的魔咒: 不合時宜的 「智慧財產」 觀念, 中央集權; 我們需要 更全面, 更符合社會正義與善良風俗, 更貼近網路趨勢的智慧財產權宣導

結論

  1. Web 2.0: 具體的軟硬體版本? 錯! 而是網路發達後, 應運而生的社會現象
  2. 「資訊自由化」 「公民參與」 「溝通」 是最重要的幾個元素; 「結構鬆散」 「挑戰既有的強大勢力」 是最顯著的爭議點
  3. 分類 vs 標籤雲 (tag clouds): 組織 vs 參與; 效率 vs 民主
  4. Web 2.0 現象所帶來的最大恩賜是民主化/分權化/公平化, 而不是經濟成長
  5. 以共創共享/社會正義的角度, 而非財產/經濟的角度看, 才容易理解 web 2.0 現象, 掌握到進步的動力